传统的认证体系架构
从全球角度来看,最常见的认证体系所有权和管理架构是通过不同的机构对体系各要素的控制来实现的:
1. 标准制定:
- 大多数国际标准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维护,ISO提供了制定标准的方法和详细指南。
2. 认证执行:
- 多数认证机构是专门从事认证业务的商业公司,这些机构可能是国际性的或国家级的。
3. 认可机制:
- 大多数ISO标准的认可基于ISO提供的指南,由国家级认可机构完成并维护。
4. 声明控制:
- 声明控制通常基于ISO提供的指南,是国家认可机构认可过程的组成部分。
ISO 9000、ISO 14001以及其他数百种ISO和国家标准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就是按照这种模式被采纳的。这一模式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1. 清晰的管理和所有权:
- 管理和所有权明确,便于责任划分。
2. 独立性与专业分工:
- 标准制定机构、认可认证机构和执行认证评估机构的职责分离,增强了独立性,避免了利益冲突。
3. 专业性和成熟度:
- 每个机构在其专业领域内经验丰富,确保了工作的质量和一致性。
然而,随着标准的应用从传统的产品质量、产品安全和管理系统转向环境和社会表现等领域,这一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
1. 利益相关方代表性不足:
- ISO和国家标准机构主要由工业和政府利益方控制,尽管其他群体如环境和社会非政府组织(NGOs)逐渐介入,但它们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尚未获得平等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2. 灵活性与响应速度欠缺:
- 尽管ISO模式强大且有价值,但它可能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难以及时反映标准中涉及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